
小腳奶奶的 5G 新生活
“纏足的女人很多,并持續(xù)了一千多年的歷史,也可以說是全民,這都是過去時了。而真正去拍攝這一題材的攝影師自古到今,少之又少……美籍華裔攝影師戴安娜,就是一位能拍出小腳女人精氣神的女性攝影家?!?/em>
——著名人文攝影家 秦軍校
“纏足的歷史發(fā)端于五代,迄今將近千年,放足的歷史始自清末,至今亦已過百年。直到了本世紀中期婦女解放運動中,那自殘性質(zhì)的裹足才算徹底斷絕。不管千百年來纏足風俗怎樣殘忍與蠻橫,在今天看來. 都已變得荒誕不經(jīng),甚至難以置信!曾經(jīng)遍及天下的小腳,已然寥落無機,如雨后殘云,只待時代清勁的風不久便把它們干干凈凈地收拾而去?!?/em>
——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馮驥才
記得很多年前讀過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寫的小說《三寸金蓮》,作品就是以裹小腳的貧家女香蓮的命運為主線,描寫了一位裹足女性的無奈人生。著名人文攝影家秦軍校先生、李楠先生,等等,曾因拍小腳女人而揚名天下。
2020 年 10 月,我獨自來到河北涉縣王金莊,采訪了那里唯一僅有的、健康無恙的小腳奶奶曹戀沙。她也是中國現(xiàn)存為數(shù)不多的,最年輕的小腳老人。
一個從舊時代走過來的小腳老人,生活在貧困樸實的山村,除了農(nóng)活以外,她以手工縫制賺取一些零花錢,以維持生計。
當高科技 5G 時代的沖擊力波及到這個山村,小腳奶奶趕上了新時代的潮流,她跨出家門,走進網(wǎng)絡(luò),面對世界,直播帶貨。這是一種穿越,更是一個絕無僅有的亮點。
以下就是我用鏡頭寫出的小腳奶奶的故事。
曹戀沙,1933 年生人。4 歲裹腳,10 歲拆掉。12 歲再裹時,骨頭已硬,每天用石頭壓住,她的腳在骨折、痊愈、骨折、痊愈的輪回中定型。
終,硬把腳趾頭壓在了腳底下。從此,曹奶奶成了走在自己腳趾上的人……
第一次見到曹奶奶,她是一個干凈利索、步履正常的老人。
從舊時代走進新中國,一雙小腳跨過了不同的年代,見證了不同的歷史。
照片,見證了中國古代裹足文化的歷史。在 60 年前的照片(曹奶奶與自己的婆婆小姑們的合影)中,我們看到曹奶奶年輕時候的模樣。
60 年后的全家福。奶奶育有五個兒女。兒女們都住在王金莊。四世同鄉(xiāng),四世同村,四世同堂,曹奶奶無疑便是這棵家庭樹上的根。
三年前,丈夫離世后,曹奶奶獨自守著這個四合小院。白天,兒女們都會進進出出,也不乏熱鬧。
院中的一口井,是家中唯一的飲用水的來源。
劈柴、升火、燒飯,年近九旬的曹奶奶,仍然是一個健康無恙、生活獨立的老人。
家里來了探訪的親人。曹奶奶迫不及待地拿出家里的糕點禮品,送給他們。其步伐,堪稱矯健。
來來往往的親朋好友,讓曹奶奶的四合院里充滿了溫情和熱鬧。
送別的腳步,總是那么不舍。期待親人的下一次探訪。看著年輕一輩遠去的背影,石板路的小巷,成了連接幾代人的通道。
曹奶奶屋前的石街石道、石房石墻、石桌石凳、石碾石磨,在一抹陽光下顯得柔軟了一些。奶奶身邊自己手縫的坐墊,似乎在等待著誰的到來。
從幾乎同一個年代走過來的兩位老人,一位纏足,一位天足,她們的生活可能也因此有著非常不同的經(jīng)歷。
中國古代裹腳文化盛行,纏腳也成為女性的一種美德。曹奶奶大約一周會洗一次腳。和奶奶朝夕相處多日后,我有幸記錄下她洗腳的全過程。
曹奶奶用熱水泡著腳,掰開腳指,搓揉著腳指心那些緊貼在一起的皮膚。
四個被踩在腳下的腳指,畸形地蜷縮在一起。
而踩在腳底下的腳指甲還在正常生長,稍一長就往肉里扣,行走時疼痛是難以忍受的,所以洗腳泡腳也是為了修腳。
裹腳,將布條平平整整、一絲不茍地從腳尖五趾裹到小腿,再裹到膝下。最后,用細布條扎緊……一雙小腳,一輩子都依賴著這裹腳布的相擁、擠壓,才能支撐住身體的重量。
曹奶奶的裹腳布是一種白色粗棉紡布,手感粗硬,左右腳各一條。每條長度至少在 2 米以上,寬約 3 至 4 寸。
小腳被緊緊纏著密不透氣,如果數(shù)天不洗,那裹腳布 “又長又臭” 是勿庸置疑的了!
近九旬的曹奶奶穿針引線,不用戴眼鏡,這不得不讓我跌破眼鏡。她親自縫制了許多精美的繡花小鞋。
隨著王金莊的旅游業(yè)興起,曹奶奶也投身其中,靠縫制手工座墊補貼生活的基本開銷。她原本有政府的農(nóng)村養(yǎng)老補貼,有兒女照顧,生活無憂,現(xiàn)在再賣賣布藝,不無小補。
而 5G 時代的到來,又讓曹奶奶經(jīng)歷了一次生活上的 “脫胎換骨”。她跨出家門,走進網(wǎng)絡(luò),加入了直播帶貨的行列。
80 后王虎林也是王金莊人。他回到家鄉(xiāng)后創(chuàng)辦了電子商務(wù)公司,推銷家鄉(xiāng)的農(nóng)產(chǎn)品。有人建議讓曹奶奶到王虎林家嘗試一下 5G 直播帶貨。曹奶奶聽聞后笑瞇瞇地答應(yīng)了。
她坐上現(xiàn)代化的小汽車,幾分鐘就從村頭來到村尾。
直播前的溝通,女兒相助在側(cè)。
曹奶奶知道,調(diào)整好自己的狀態(tài),是為了更好地面對鏡頭,面對客戶,面對世界。
曹奶奶面對鏡頭,從容自如,娓娓道來。如果對自己的產(chǎn)品不熟悉,是不會有這份自信的。
結(jié)束了多日的采訪,在這熟悉的石巷里,曹奶奶一直念叨著:“姑娘,下次再來,下次再來……” 而曹奶奶的生活直播還將隨著她的個人傳奇繼續(xù)下去。
(圖文:戴安娜;視頻:高益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