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v在线中文字幕不卡电影网,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 ,√天堂资源网最新版在线,国产特黄级aaaaa片免,av免费不卡国产观看

這個夏天,記錄一場特別的體育盛會

這個夏天,記錄一場特別的體育盛會

東京奧運會是我參與報道的第三屆夏季奧運會。它如此特別,就像一棵全球疫情陰霾下的新芽,破土而出,展現(xiàn)人類心中不滅的希望。

隧道盡頭的光

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:“無論這條黑暗的隧道有多長,我們都會一起走過盡頭,奧運圣火就是隧道盡頭的光。” 這句話成為疫情下體育報道中被引用最多的一句話。從多個層面上,它點出了體育能夠給世人帶來的意義。

2021 年 7 月 23 日,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現(xiàn)場大屏幕顯示第一棒火炬手手持火炬入場。李明 攝

我的東京奧運故事也從光開始。開幕式第一次彩排時,有一個轉(zhuǎn)播畫面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,就是第一棒兩名火炬手背對著鏡頭,手持火炬從新國立競技場東南口入場的畫面。我也想通過這個畫面為切口,向讀者展現(xiàn)我對于這屆奧運會的第一印象。可惜的是,與攝影經(jīng)理溝通后還是無法實現(xiàn)這一想法。于是,我選擇以體育場為背景,拍攝現(xiàn)場大屏火炬手入場的畫面。這張照片是我想表達的,如同一束光,投射到我心底。

這屆奧運會我共拍攝了開幕式、閉幕式和三個競賽大項,我一直盡可能將這種情緒帶入到我的拍攝中。

2021.10 │ 111 2021 年 7 月 23 日,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焰火表演。李明 攝

藍色背心

東京奧運會是新華社第一次以國際奧林匹克攝影隊 (IOPP) 的身份報道奧運會。躋身國際體育攝影報道第一梯隊,是幾代新華社攝影記者的夢,我有幸經(jīng)歷這個夢想變成現(xiàn)實的過程。

本屆奧運會 IOPP 由蓋蒂圖片社、路透社、法新社、美聯(lián)社、新華社五家媒體機構(gòu)組成,和東道主通訊社——共同社在 整個奧運會攝影報道中形成固定的組合,在攝影服務中享有更多的優(yōu)先權。而獨有的藍色攝影背心則是 IOPP 的識別標識。

與往屆奧運會不同,東京奧運會限制每個場館的入場記者人數(shù)。組委會還制作了賽事預約系統(tǒng),記者必須收到入場許可郵件后才能憑其進場拍攝。IOPP 成員享有無需預約入場的權利,但需按照國際奧委會在每個場館制定的人數(shù)上限嚴格執(zhí)行。除了關注所負責項目國內(nèi)選手的表現(xiàn),我還要拍攝的內(nèi)容涵蓋所有半決賽、銅牌賽、金牌賽和頒獎儀式。隨著權益和責任的提升,對于參與報道的記者、編輯來說意味著休息時間更少,工作內(nèi)容更多。從開幕式前倒數(shù)那一刻開始,到擊劍、鐵人三項和田徑項目拍攝,再到閉幕式,我基本都在享有優(yōu)先權的環(huán)境下工作,同時也經(jīng)歷過 48 小時只睡 5 個小時的淬煉。

以開幕式為例,里約奧運會時我也在內(nèi)場工作,但更多的是聽從指揮。攝影經(jīng)理會告知什么時間允許在哪里拍攝,而且一些彩排之外的關鍵信息我并不清楚。東京奧運會開幕式,我和同事曹燦全程參與其中,不僅提前知道開幕式流程內(nèi)容,同時還在兩次彩排中與攝影經(jīng)理溝通內(nèi)場拍攝流程。不過提出想法的同時,還要和其他媒體同行保持合作,最終達到各方滿意的結(jié)果。

內(nèi)場工作兩個 C

跑、跳、擲,看似簡單的三個動作卻組合成奧運會金牌最多的項目——田徑。往往越簡單的東西想做到極致越難,這也是我覺得田徑的魅力所在。

加入 IOPP 團隊的新華社同其他四家國際新聞機構(gòu)一樣,獲得了兩個內(nèi)場攝影記者的名額,這也是歷屆奧運會報道以來新華社田徑內(nèi)場攝影記者最多的一次。王麗莉和我負責在內(nèi)場工作。雖然我之前有過三次田徑世錦賽內(nèi)場拍攝經(jīng)驗,但在奧運會賽場還是第一次。

內(nèi)場拍攝工作看似離比賽很近,但其實并不自由,必須嚴格遵守內(nèi)場工作規(guī)則。在田徑開賽前一天,新國立競技場攝影經(jīng)理在正式的攝影記者通氣會前召集 IOPP 成員開會,溝通疫情下各個攝影位置的工作流程。其中關于內(nèi)場工作提到最多的是兩個單詞是 clean(移動順暢) 和 clever(頭腦清晰)。這兩個單詞看似簡單,但攝影記者實際貫徹起來并不容易,是對體力和腦力的雙重考驗。

以 8 月 1 日女子鉛球決賽為例,中國選手鞏立姣在奪得金牌之后,十幾名內(nèi)場攝影記者都在彎道處拍攝奪牌選手慶祝的畫面。上午比賽結(jié)束后,攝影經(jīng)理跟我們抱怨說,鞏立姣慶祝的時候太多內(nèi)場的攝影記者沖去拍她,場面混亂,希望之后不會再發(fā)生這種情況。我們跟他說,新華社是嚴格遵守內(nèi)場工作規(guī)則的,我和同事王麗莉在內(nèi)場有分工,不會擠在一個地方拍攝,他也表示了對新華社內(nèi)場工作的肯定。

器材加減法

攝影器材是攝影記者開展工作的基礎,尤其是在奧運會賽場上。攝影記者會根據(jù)自己負責項目和位置的特點,有針對性地準備平時用順手的器材。有些需要做減法,有些必須做加法。由于平時我使用的都是佳能器材,因此東京奧運會我使用的也是佳能相機。

以我拍攝的三個項目為例,擊劍項目選手活動空間基本固定在劍道上,拍攝時也是固定不動的,因此可以適當做加法,將想要用到的鏡頭準備齊全。

擊劍第一天晚上拍攝孫一文奪金的時候,我在 POOL 位置準備了一臺佳能 EOS R3 相機和兩臺佳能 EOS–1D X Mark III 相機,裝有 24–70 毫米、70–200 毫米和 200–400 毫米三只鏡頭。雖然使用頻率最多的其實只有一臺,但做好應對一切突發(fā)情況的準備總無壞處。

鐵人三項選手活動空間大,攝影位置也隨之變動,需要在攝影器材上做減法,便于快速移動,增加活動范圍。這次在比賽場地外有個高達機器人模型在自行車分項賽道旁,到賽場需要步行 20 分鐘,中途還要計算進出安檢時間。所以在拍攝完游泳分項后,我就將長焦鏡頭放回到分新聞中心,隨身只攜帶廣角和 70–200 毫米鏡頭,以減輕負重,可以快速移動至預想的拍攝位置,保證在跑步分項前返回到換項區(qū)拍攝第二次換項。

2021 年 7 月 30 日,波蘭隊選手在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女混合 4X400 米預賽中交接棒。這是該項目首次亮相奧運舞臺。波蘭隊最終在決賽中斬獲金牌。李明 攝

而負責田徑項目內(nèi)場拍攝一定要做加法。內(nèi)場記者距離田賽項目最近,需要負責拍攝大部分田賽選手常規(guī)動作照片。鏈球、鐵餅、鉛球、標槍、跳遠都需要架設遙控相機,尤其在不干擾比賽的情況下,無法隨時隨意挪動已經(jīng)設置好的遙控相機。因此必須提前準備充足的相機和鏡頭,以保證賽事進行中手里有合適的攝影器材可用。

“利” 器

欲善其事,必利其器。東京奧運會我使用了五臺相機——一臺佳能 EOS R3、兩臺佳能 EOS–1D X Mark III 和兩臺佳能 EOS–1D X Mark II,還有一臺佳能 EOS R5 做備用。這次提前試用佳能新機型 EOS R3,總體上感覺不錯,今后拍攝體育又增添了新的利器。
開幕式前一天,我拿到了佳能 EOS R3 相機,首先感覺是這臺新相機比較容易上手。佳能 EOS R3 體積上比我手里的單反要薄一點,重量上更輕,這一點對于長期攜帶大量攝影器材的記者來說非常友好。

佳能 EOS R3 的操作按鈕和 EOS–1D X Mark III 機型有差別,但適應之后不會造成困擾。其電池使用的仍舊是 LP– E19 型,與之前 EOS–1D X Mark III 機型通用,省去需攜帶不同型號充電器的煩惱。由于我準備的都是佳能 EF 卡口的鏡頭,所以使用了 RF 轉(zhuǎn) EF 接圈,感覺在成像上并沒有受影響。奧運會期間,我主要把 8–15 毫米和 16–35 毫米這類廣角鏡頭放在佳能 EOS R3 相機上使用。開幕式、閉幕式等一些大場景照片,我都是拿佳能 EOS R3 拍攝的,成像上沒有令我 失望。即便是用 JPEG 格式拍攝,后期處理照片的空間也很大,照片經(jīng)編輯剪裁后依然細節(jié)豐富、成像銳利。

同時,在拍攝擊劍、鐵人三項和田徑時,給我的感覺是 佳能 EOS R3 相機的人物臉部識別更為精準,加上 30 張 / 秒 的連拍速度,這比佳能 EOS–1D X Mark III 相機的性能提升了不少,瞬間選取上也給我更多的空間。

佳能 EOS R3 的機背可旋轉(zhuǎn)液晶監(jiān)視器可在特殊低角度拍攝中發(fā)揮作用。比如,我在拍攝田徑 3000 米障礙賽選手過 水坑時,可以將相機放在地面上,利用觸屏完成取景構(gòu)圖和對焦拍攝。

2021 年 8 月 2 日,選手在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 3000 米障礙決賽中。李明 攝

佳能 EOS R3 的電子取景器對于這次拍攝工作幫助很大。首先,較之佳能 EOS–1D X Mark III 和 EOS R5 機型,佳能 EOS R3 相機的取景器的尺寸更大,使用上更舒服; 其次,使 用電子取景器拍攝時會實時顯示最終成像效果,在復雜環(huán)境光 以及光比大的情況,可以及時調(diào)整曝光組合,更加準確地表達我的拍攝想法; 最后,在強光環(huán)境下,比如在奧運會田徑上午競賽單元中,我在刺眼的日光條件下通過機背顯示屏回看所拍攝的照片時,難以確認最終曝光是否準確,周圍國外同行有的會自備取景器放大器。而通過佳能 EOS R3 相機的電子取景器回看照片時可以不受外部條件的干擾,獲得和用電腦顯示器觀看幾乎一樣的觀看效果。

這個夏天,17 天的悲喜交織在疫情下空曠的比賽場地內(nèi),最終升華為一種鼓舞人心的力量,浸透我們共同呼吸的同一片天地。本屆奧運會新增加的 “更團結(jié)” 的口號,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詞匯。

李明,新華社攝影部體育采編室圖片編輯、攝影記者,2016–2019 年任新華社駐里約熱內(nèi)盧分社攝影記者。

分享到微信

首頁 » 資訊 » 這個夏天,記錄一場特別的體育盛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