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薛定諤的體育攝影初體驗——我用佳能 EOS R3 拍亞運
從業(yè) 20 年,這是我第一次拍攝大型體育賽事。而第一次嘗鮮就是亞運會這種級別,我既憧憬又忐忑,不知道能不能完成拍攝任務(wù),畢竟體育攝影跟我平常的拍攝習(xí)慣和節(jié)奏完全不同。
?
我的日常拍攝對速度沒有太高的要求。一個簡單的例子,這么多年,我一直堅持用單點單次對焦拍攝,也極少使用高速連拍。這并不是因為不信任器材,而是單點單次對焦能夠讓我自己時刻保持對外界的關(guān)注度和敏感性。這種 “慢下來” 的狀態(tài),讓我能夠沉下去,擁有更好的觀察力。但是體育攝影不行,必須得 “快起來”。
臨行前,請教了幾位體育攝影師,他們寬慰我,新一代的相機已經(jīng)很好地解決了追焦和快門速度的問題,不用擔(dān)心瞬間,安心創(chuàng)作就可以。我還是將信將疑,直到我拿到了佳能 EOS R3。
EOS R3,RF400mm F2.8 L IS USM,400mm,f/2.8,ISO 160,1/160 秒。
從佳能 EOS 5D 系列到 EOS-1DX 系列,這些年我至少用過四五臺佳能相機,算是資深用戶。我熟悉佳能的操作系統(tǒng),喜歡它的畫質(zhì)和色調(diào),在拍攝中,它的可靠性也能給我足夠的安全感。EOS R3 到手后,我的第一感受是 “輕”。在杭州亞運會上,我最常使用的配置是 EOS R3+ RF400mm F2.8 L IS USM 鏡頭,即便我是女性,這個組合的重量也是完全可以手持進行拍攝的。在賽場擁擠的攝影席位上,為了方便拍攝,我經(jīng)常會舍棄獨腳架而選擇手持,這在單反相機的時代,對我來說是 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務(wù)”。
第二個深切的感受就是 “快”。對焦快,跟焦精準(zhǔn)絲滑,隨時觸達。對焦方式的選擇也非常豐富,剛開始用的時候甚至讓我 “眼花繚亂”。比如拍攝水球、花樣游泳比賽時,靈敏的追焦功能會經(jīng)常導(dǎo)致焦點落在濺起的水花上,后來我調(diào)整相機設(shè)置,用定點自動對焦+忽略障礙物連續(xù)追蹤被攝體的功能,焦點鎖定單一選手,出片率大幅提升。而在拍攝雙人對抗性比賽,比如拳擊時,畫面中只會出現(xiàn)兩位選手,使用區(qū)域自動對焦+人臉追蹤功能,可以保證焦點都落在選手臉上,攝影師只需要把精力集中在構(gòu)圖和瞬間上。根據(jù)不同的運用場景,恰當(dāng)?shù)膶狗绞侥軌蜃屌臄z事半功倍。
連拍快,EOS R3 支持最高 30 張/秒的高速連拍,最高快門速度達到了 1/64000 秒。這種配置,讓 “不丟失每一個瞬間” 成為可能。拍攝杭州亞運會百米 “飛人大戰(zhàn)” 的時候,我放肆體驗了一把高速連拍。短短十幾秒的拍攝時間,我的快門陪著 “飛人們” 一起沖過終點線。在 “大蓮花” 體育場四萬多觀眾潮水般的歡呼聲中,這真的是非常難忘的拍攝體驗。我還喜歡 EOS R3 高速連拍時取景器的無黑屏顯示,可以隨時看到拍攝對象,這對攝影師來說很重要。
還有一個感受就是 “新”。感謝技術(shù)的飛速發(fā)展,讓我減少了很多前輩們的 “必修課”。比如,在體育攝影中,“追隨拍攝” 是一種常用技法,使用低速快門,拍攝出主體清晰、背景動感的 “拉絲” 效果。其中最難的是相機和拍攝主體必須做到同步運動,這需要大量的練習(xí)和經(jīng)驗積累。EOS R3 固件升級到 1.4.0 版本后,新增了 “搖攝輔助” 功能,可以在搖攝過程中,利用圖像穩(wěn)定功能抑制被攝體運動模糊,拍出背景動感更強的照片。這簡直就是體育攝影的福音,搖攝成功率大幅提升。
這次亞運會我用了兩臺 EOS R3 機身,主要搭配 RF15-35mm F2.8 L IS USM、 RF70-200mm F2.8 L IS USM 和 RF400mm F2.8L IS USM 鏡頭使用,還試用了 RF100-300mm F2.8 L IS USM 和 RF600mm F4 L IS USM 鏡頭,全程的拍攝體驗還是很驚艷的。
正是因為有這樣美好的體驗,讓我初步感受到了體育攝影的魅力,尤其是這種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糅合——你知道比賽即將開始,但是你卻猜不到結(jié)局。也讓我體會到了很久沒有的學(xué)習(xí)的樂趣,每天都有新項目等待你去解鎖的感覺,真好。
攝影并文:薛珺(新京報攝影記者)